2025年6月26日19时,东南法学名家讲坛系列活动之 "涉外刑事诉讼相关问题探析"专题讲座,在福州大学法学院 233 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特邀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张栋教授担任主讲嘉宾,福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辞教授主持,法学院部分师生代表到场参与讲座,共同学习。

开场环节,李辞副院长代表福州大学法学院对张栋教授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在场师生详细介绍了其学术履历与研究贡献。张栋教授以实践需求为切入点,通过剖析跨境网络犯罪、跨国经济犯罪等典型案例的跨境特征,直指当前涉外刑事诉讼领域存在 "理论滞后于实践、实践滞后于应然需求" 的突出矛盾,强调了加强该领域研究的现实紧迫性。在涉外证据制度方面,张栋教授聚焦域外证据获取与合法性标准的国际比较,结合张晓东跨国绑架杀人案、李波杀妻案等典型案例展开深度分析。他指出,当前我国涉外刑事证据在获取与转换环节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基于 "国内法" 的合法性认定标准,导致域外证据的适格性审查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实践中虽常通过组建跨国调查组重新取证,但存在耗时冗长、程序正当性不足等问题。此外,张栋教授还结合证据转换规则及相关司法解释、指导意见,对涉外刑事诉讼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体系化的理论框架提出了体系化的理论框架与前瞻性解决方案。

互动环节中,张栋教授针对三位同学提出的专业问题,从学术理论与司法实践双重视角给予逻辑清晰的解答。他强调构建涉外刑事诉讼体系需注重整体性与关联性,深入剖析了以国内法为准据法的证明标准之利弊,引发了关于域外证据转换机制的热烈探讨。同时,其对跨境电子数据证据法律地位的重点阐释,为在场师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激发了浓厚的学术探索兴趣。

讲座尾声,李辞副院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他鼓励学生从宏观主题中挖掘微观切口,将研究问题细化实化,密切关注国内外实践动态,力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精准对接,充分发挥学术研究对法治实践的推动作用。最后,全场师生以热烈掌声再次感谢张栋教授的精彩分享。

福州大学法学院青年通讯社
文案:朱烨苗,严伟家
图片:刘晶
核稿:吕晓刚
编辑:吴意韩
责编:陈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