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青椒法学茶座”第2期《渐进式改革的中国智慧》成功举办

[ 发布时间]: 2016-06-04 [ 来源]: 暂无 [ 阅读次数]:

 “大福青椒法学茶座”第二期——《渐进式改革的中国智慧》,于2016年6月2日晚7点在法学楼216举行,历时3小时有余。茶座会由华燕副教授主持,林婧、李辞二位博士主讲,并邀请到了邹雄院长、黄侨彬副书记作为点评嘉宾,王巧萍书记、黄辉教授、丁国民教授、法学院“青椒”以及少数本科同学共同参与探讨。


 华燕副教授在开场主持中用精炼的语言简单回顾了中国渐进式改革100年的历程,并指出当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许多问题的暴露令部分民众对于改革产生悲观情绪,在这样的情形下,从反思渐进式改革中提取中国智慧,以此积极应对难题、重新树立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

华燕副教授主持茶座

 开场后,林婧博士从2010年“药家鑫案”所折射出的社会信任与公众理性缺失的视角引入,表达了本次讲座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理性的分析,使更多人能够认识到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从而更加宽容地看待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林婧博士认为中国目前处在渐进式改革的全面深化阶段,改革的实质是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需要依靠理性与专业,并且渐进式改革要推行下去则必须解决信任问题。林婧博士引用了钱穆、鲁迅、唐德刚、白先勇等诸多著名学者的观点来说明选择渐进式改革这样一个模式是历史发展规律与中国国情决定的,也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激进式改革有其弊端,但同时渐进式改革并不意味着没有时限。林婧博士还认为,诚然渐进改革进程中累积了一些问题,但这应当被视为发展中的问题,它说明我们的制度创新尚未完全到位,在具体体制上亦应采取适当激进改革措施。总体来说,林婧博士认为中国第一次社会转型尚且用了二三千年,而从鸦片战争至今尚不足2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也尚不足100年,我们没有理由去不相信中国会按照自己的逻辑走下去。

林婧博士发言

 李辞博士将视角置于司法改革领域,指出当代中国的司法改革也应当以“渐进”的方式推行,理由有三:其一,在我国层级化的国家权力结构模式下,司法机关的地位低于立法机关,而行政权与立法权主体又常常发生“混同”,因而在“三权”之中,司法权处于弱势地位,司法难以自治;其二,司法权威不足,导致一些制度的改革不宜冒进;其三,公众对司法改革态度默然。李辞博士进一步指出,对既有秩序冲击较小是渐进式司改能够推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改革的方法上,通过审委会制度改革、证人出庭、律师会见等制度的改革,李辞博士阐释了如何把握改革尺度,进而提出“从技术到制度”的改革方向。

李辞博士发言

 点评人与在场青年教师对两位主讲人进行批评点评。王巧萍书记认为渐进式改革在某种意义上指的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黄侨彬副书记认为渐进式改革主要还是在经济领域,主讲人对于中国智慧的呈现不够,中国人更需要“文化爱国主义”。邹雄院长认为改革需要理论武装,理论不现行,实践可能出现问题;理性的最高境界是哲学、是逻辑,方法论不等于方法或世界观;极端意识形态化不利于哲学、学说的传播。黄辉教授认为不应回避渐进式改革的缺点,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适用的阶段、问题不同。丁国民教授认为主讲命题“真伪并存”,“改革”一次是否已经包含了“渐进式”的含义。李秀文博士认为主讲人对于观点的把握不应太宏观,可以在细节问题上深入挖掘。吴杰博士认为主讲人对于渐进式改革中的“试错”、信任重建应更为深入地展开。李年清博士认为应当明确渐进式改革的目的与方向。

 嘉宾点评

 旁听同学表示,通过参与青椒论坛收获了知识,培养了问题意识,学习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希望青椒论坛能够向更多法学院学生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