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 团结动员广大职工
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功立业
——在全总十五届三次执委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10年2月23日)
乔 传 秀
各位执委、同志们:
这次执委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2009年工会的主要工作,研究确定2010年的主要任务。
党中央对召开好这次会议十分重视。2009年12月25日,中央书记处专门听取全总党组汇报,充分肯定了2009年的工会工作,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刚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代表党中央,就工会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精神,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作用,发表了重要讲话。在全总十五届五次主席团会议上,王兆国同志就切实发挥工会组织在加强党的群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弘扬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理论性、指导性、针对性很强,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下面,我受主席团委托,向执委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认真总结2009年的工会工作
2009年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最困难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总反应迅速,果断决策,围绕中央提出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重大部署,按照王兆国同志的要求,专门召开十五届二次执委会议,提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措施。各级工会从实际出发,采取措施,主动作为,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作贡献,工会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工会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国工会十五大精神,工会工作方向更加明确。
中国工会十五大召开后,各级工会通过各种会议、学习班、研讨班等,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和工会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工会十五大上的祝词精神以及王兆国同志在中国工会十五大上所作的报告,进一步明确工会工作方向。工会十五大后,先后有10个省(区、市)党委召开工会工作或群团工作会议,制定出台文件,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全总会同中共中央党校、人民日报社、求是杂志社等单位,联合举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进一步坚定了工会组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后,全总迅速下发通知,召开全国工会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交流推广各地工会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工会工作的经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全总立即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各级工会组织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上来,努力把中央精神落实到工会工作中去。
(二)大力开展“共同约定行动”和保增长促发展劳动竞赛活动,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把积极开展“共同约定行动”作为工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来抓。各地工会和各产业工会以保岗位、保工资、稳员增效为重点,采取集中公开签约、发倡议书等形式,组织开展“共同约定行动”。截至2009年底,全国开展“共同约定行动”的企业有631015家,覆盖职工8427.9万人,占建会企业职工的45.6%,基本形成了企业不裁员、少裁员,不减薪、少减薪,协商确定薪酬的良好氛围,取得了多方共赢的积极成效。
把广泛开展“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竞赛活动作为动员职工建功立业的重要途径。截至2009年底,全国80%的企业和职工参加了竞赛活动。在累计施工和新开工的50多万个重点工程项目中,有70%以上工程项目开展了竞赛活动,同时,上海世博会、地震灾区灾后重建、京沪高速铁路重点工程建设等竞赛活动深入推进,“十大产业振兴”劳动竞赛广泛开展。与有关部门共同举办的1300多万职工参加的第三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是全国规模最大、涉及工种最多、社会影响最广的一项技能竞赛。加强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队伍建设,全国义务监督员已达到67万多人。
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大力实施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出台《关于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意见》。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和“共铸理想信念、共促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将其作为提升职工队伍素质的重要载体。继续推动“职工书屋”建设,截至2009年底,已建成2000个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带动基层建成“职工书屋”2万多个。
(三)积极创新维权和帮扶载体,为职工办实事好事成效明显。
切实加强源头参与。积极参与《劳动合同法》配套法规及《社会保险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企业民主管理条例(草案)》(代拟稿)等法律法规的研究制定和修订。有22个省(区、市)颁布了27个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积极配合人大常委会做好《工会法》执法检查工作,推动《工会法》的修改。
深入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大力推行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与13个部委联合开展预防和解决欠薪逃匿问题工作,截至2009年9月底,共签订集体合同124.7万份,覆盖企业211.2万个,覆盖职工16196.4万人。积极参与本地区、本行业改制重组和关闭破产政策的制定,加强对企业改制工作的指导。截至2009年9月底,全国已建工会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企事业单位有175.2万个,覆盖职工12751.2万人;实行职代会制度的企事业单位183.9万个,覆盖职工13338.7万人。
进一步做好就业服务和帮扶工作。大力实施以就业援助为重点的全国工会“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投入资金10.1亿元,对1393.58万名农民工进行了就业培训、岗位援助、创业指导、维权服务和生活帮扶,确定首批12个全国工会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和113个全国工会就业培训基地。全面超额完成国务院“百日百万农民工培训行动计划”中30万农民工技能培训的任务。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家政服务工程”、“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援助15.2万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占需援助总数的95.6%.与中国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工会创业小额贷款试点工作的通知》,推动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及农民工自主创业。
深入开展送温暖活动。各级工会共筹集资金33.2亿元,慰问困难职工600余万户,实现了对困难职工家庭走访慰问全覆盖、不遗漏的目标。全国3096家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在“两节”期间全部开通24小时职工热线电话,共为36.6万人提供医疗救助,帮扶21.7万名困难职工的子女上学。深入开展帮助农民工平安返乡行动,协助铁路、交通等部门运送3761万农民工平安返乡。继续加大对口支援地震灾区工作力度,有19个省级和9个副省级城市工会向灾区工会拨付帮扶援建资金6000余万元,资助灾区学生近5万人次,帮扶灾区劳动力外出务工4万余人次。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积极参加安全生产大检查和特别重大事故及职业危害事件的调查处理。
(四)精心组织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劳模精神广泛彰显。
召开以保增长促发展建功立业为主题的“五一”庆祝大会,邀请新中国成立60年来各个时期的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代表来京参加“五一”系列庆祝活动。评选表彰“时代领跑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组织近30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参加国庆观礼等活动。开展劳模慰问,筹措劳模慰问金1亿多元,走访慰问劳模9.8万人,是建国以来集中慰问劳模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与有关部门联合评选表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第二届全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杰出律师。评选和表彰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
(五)切实做好维稳和防范抵御工作,工会的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作用有效体现。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下的工会维稳领导机制、维稳信息调研排查机制、信息报送和重要情况专报机制、与党政有关部门定期沟通工作机制和应急处理工作机制等,完善应急预案。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工作片会、下发文件,在20个城市开展企业劳动关系和职工权益状况调查等,加强对维稳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强化对工会网站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利用网络引导舆论的能力。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全总及时作出部署,下拨专项慰问金,各级工会积极协助党政做好职工维稳工作和民族工作,帮助受到事件影响的职工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六)大力推进工会港澳台工作和外事工作,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工会工作全局作用更加突出。
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召开全国工会港澳台工作会议,举办以“国际金融危机与工会作用”为主题的“2009‘海峡两岸工会论坛”,不断拓展与港澳台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加大工会外事工作力度。召开外事工作会议,与国际和区域工会组织联合举办“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与东盟等区域和国家工会组织联合举办研讨会,与国际劳工组织联合举办高级座谈会,围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共同探讨对策。对世界工联总部和国际工联总部进行了第一次正式高层访问,强化了与世界工联的传统友谊,巩固了与国际工联的对话关系。与美国变革谋胜利工会联合会就两会交流与合作进行了协商,签署了交流与合作备忘录。
(七)进一步强化自身建设,工会组织活力不断增强。
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坚持把深化学习、提高认识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始终,进一步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了服务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扎实推进工会组建和县级工会工作。总结推广“双措并举、二次覆盖”等经验,充分发挥基层工会联合会和职业化工会干部在工会组建和指导基层工会方面的作用。截至2009年9月底,新增会员1417.3万人,其中农民工会员798.3万人,工会会员总数达到2.26亿人。加强农民工会员会籍管理和组织劳务派遣工加入工会。开展会员评议职工之家活动,纪念建设职工之家25周年,把建会与发挥工会作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产业工会的重要作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产业工会工作,广泛开展保增长促发展劳动竞赛,加强调查研究,建立完善政府、产业主管部委、行业协会和产业工会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维护产业职工权益和职工队伍稳定等。切实加大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力度,举办新进全总十五届执委和经审委员、全国省级工会新任主席培训班和地市级新任工会主席、县级工会主席、大型企业工会主席轮训班,加大对各级新任工会主席任职培训力度。工会干部协管工作得到加强,全国超过80%的市级工会和三分之二的县级工会主席按同级党政副职配备。加强工会理论研究工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会理论研究工作的意见》。制定加强企业工会女职工工作意见,推动女职工组织与工会组织的同步组建,加强对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的指导。落实《基层工会法人资格登记办法》,推进工会法人资格登记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了工会财会制度,巩固和完善“一改三策”,推进工会经费审查,促进工会经费的收缴管理和资产保值增值,强化工会企事业资产监管,夯实工会工作物质基础。工会信息、统计、信访、督查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效。
总结2009年的工作,我们体会到,做好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坚持强化理论武装,夯实思想认识基础。加强理论武装是做好工会工作的重要保证。只有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不断深化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认识,以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发展,着力研究解决事关职工和工会发展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才能使工会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二是坚持自觉服务大局,做到维权维稳结合。各级工会把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作为服从服务大局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从党政所望、社会所需、职工所盼、工会所能出发,把维权与维稳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准确把握定位,充分发挥作用,体现自身价值。三是坚持服务职工群众,注重改进工作作风。强化群众意识,坚持群众路线,是工会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增强工会凝聚力的内在需要。工会只有积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坚持以职工为本,深入实际、走向基层、贴近群众,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拓宽联系职工群众的渠道,提高服务实效,才能赢得职工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增强工会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四是坚持大胆探索创新,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创新是工会工作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激发基层的创造活力,总结基层的新鲜经验,破解工会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工会工作才能始终保持生机活力。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工会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一些基层工会组织活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上级工会为基层工会和职工群众服务的意识和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工会干部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努力做好2010年工会工作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新胜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一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研究和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目标任务,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对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增强工会吸引力凝聚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必须紧紧抓住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对工会更好地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建功立业,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保持社会稳定,提出了新的任务。面对新的形势,2010年工会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国工会十五大提出的目标任务,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着力开展群众性建功立业活动、促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加强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着力加强维权维稳工作、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着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会建设科学化水平,在推动科学发展、维护职工权益、促进社会稳定上努力体现工会组织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根据这一总体要求,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会的重要政治任务。各级工会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理解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指示的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中央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精神贯彻落实到工会工作中去。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深入研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加强党的建设对工会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工会组织应有的作用。
(二)组织动员职工深入开展争先创优建功立业活动,进一步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贡献。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需要大力弘扬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充分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工会组织要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争先创优建功立业活动,深化“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主题竞赛,深入开展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合理化建议和“五小”活动为内容的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和“我为节能减排作贡献”活动,突出做好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的节能减排工作,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积极发挥作用。围绕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技术交流、发明创造和技术帮扶等活动,发动职工为企业摆脱困境、健康发展献计出力。要继续抓好上海世博会等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立功竞赛活动,使劳动竞赛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贯彻落实劳动竞赛三年规划,加强对劳动竞赛的分类指导,注重发挥产业工会和企业工会的优势,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不断创新方式,拓宽领域,完善机制,把劳动竞赛搞得更加生动活泼、扎实有效,进一步掀起劳动竞赛的新热潮。切实加强班组建设,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针对国内外经济环境仍然十分复杂的形势,进一步深化“共同约定行动”,约定的内容突出维护职工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劳动经济权益,约定的重心转向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在督促企业履行义务、践行承诺上下功夫,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提高实效性,推动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建立健全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根据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和劳动关系的基础及现状,科学制定创建活动评价标准,逐步把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考评工作与企业各项评比和资质评定结合起来,推动整个创建活动稳步扎实开展,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实现企业发展、职工受益、社会和谐的目标。
筹备召开好2010年全国劳模表彰大会。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全国劳模的评选、表彰、宣传等各项工作。要广泛宣传劳模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使劳模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持久地发挥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作用。把宣传劳模与关爱劳模、帮助解决劳模的生产生活困难结合起来,把工会组织建设成为劳模之家,使工会干部成为劳模之友。
(三)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进一步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对职工队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工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以全面实施将要下发的《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0-2014年)》为抓手,以提高广大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为基础,努力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职工队伍。
努力发展富有时代特点、符合职工需求的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要围绕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总体要求,采取多种措施,创新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工会文化宫、俱乐部、报刊、网站、院校等宣传文化教育阵地作用,积极营造奋发向上的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大力发展富有工会特色的文化事业和产业,创作更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的文化产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着力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要加强职工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加强对职工技术技能培训,创新职工学习载体,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和职工读书活动。建立健全工会教育培训体制机制,推动健全完善国家有关技术工人等级、资格认证制度和鼓励工人学习技术的政策。积极利用各种社会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力量,借鉴职工技术技能教育的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切实提高职工技术技能培训的实效,努力造就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队伍。
(四)切实加强工会维权维稳工作,进一步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的落实。
积极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深入开展工会促进就业专项活动,推动积极就业政策的落实。以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以对家政服务人员的培训、就业、维权和管理服务的一体化为目标,大力实施“家政服务工程”。推动解决劳务派遣用工规范问题。与有关部门配合,为自主创业的困难职工和农民工提供小额贷款和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服务,扶植创业。以包保就业和托底安置为目标,积极推进“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等活动,力争基本解决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广泛开展集体协商要约行动,以中小企业为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的重点,以行业劳动定额、工时工价制定为突破口,推进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特别是生产一线职工工资收入水平。深入开展企业职工收入分配调研,推动建立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指导各地结合实际适时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积极参与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工会保障工作,加强对社会保障法律政策落实情况、社会保险资金使用情况、社会保障体系运行情况的监督,推动城镇低保标准的提高以及政策性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全部纳入医疗保障政策的落实,总结推广开展职工医疗互助活动的经验与做法,积极参与城市和国有工矿区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努力将工会核准的住房困难特困职工纳入廉租房保障范围,促进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统筹层次提高和保障水平提升。适应职工生活多样性、个性化的需要,积极探索为职工消费服务的方式,推动职工消费能力的提高。重视和加强劳动保护基础工作,全面推广“工会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模式”,以“安康杯”竞赛、“安全生产月”等活动为抓手,大力加强对安全生产和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认真开展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
依法落实职工民主政治权利。进一步加大源头参与力度,加强《社会保险法》的立法参与,推动修改《工会法》,积极参与《企业工资条例》、《工伤保险条例(修正案)》、《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法规的制定修改,推动《企业民主管理条例》制定的进程,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加强对《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实施的监督检查,监督企业依法经营。大力推行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国企重组改制中的民主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职代会厂务公开在企业改制重组中的作用,坚持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兼并破产和职工安置方案等重大决策及时公开,并经职代会审议或通过,推动改制企业职工利益遗留问题的解决,切实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积极探索建立区域(行业)性职代会、集团公司职代会等制度,通过在每个县(区)建立企业民主管理示范企业等方式,推动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职代会制度。与有关部门筹备召开好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经验交流暨先进单位表彰会。
加大对困难职工群体的帮扶力度。进一步深化帮扶工作,在全国县(区)一级普遍建立帮扶中心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更具实效、更有针对性的帮扶项目,实现帮扶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继续深入开展送温暖活动,组织好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人群的走访慰问,做到重点帮扶、集中帮扶。加大对口支援力度,支持地震灾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大力帮扶少数民族困难职工,为促进民族团结作贡献。
进一步做好工会维稳与防范抵御工作。加强劳动关系矛盾预警、信息报送、应急处理等机制建设,认真做好工会信息和信访工作,搞好重点监测和综合分析,发现重大紧急情况及时报告,并协助党委政府妥善处理。加强与党政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和协同配合,警惕敌对势力插手我职工队伍和工会事务,有效地开展维权领域的反渗透斗争。掌握舆论主导权,多做正面宣传教育,重视搞好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引导广大职工正确对待利益关系的调整和遇到的暂时困难,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自觉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要特别重视和加强民族地区工会工作,协助党政做好民族工作,加强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加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工会工作,协调少数民族与内地职工之间的关系,维护各民族职工之间的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加强工会港澳台工作和外事工作,进一步扩大中国工会的影响。
围绕港澳台工会和劳动界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平等交流、达成共识,巩固和发展同港澳爱国工会组织的友好合作关系。按照“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原则,扩大同台湾地区工会和劳动界的交流交往,不断完善两岸工会沟通渠道和合作机制,继续办好“海峡两岸工会论坛”,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贡献。
围绕维护我国职工权益和国家整体利益,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和国际工运的发展变化,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工会、发达国家工会、国际工会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的交流交往,增进彼此理解,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劳动者权益和国际工会运动带来的挑战。针对国际经贸活动频繁、贸易摩擦增多、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新情况,认真研究如何积极介入、反映我国职工呼声等问题,加强对外派职工组建工会、合法权益维护等问题的研究。搭建扩大中国工会影响的工作平台,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继续办好“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努力在与中国工会密切相关的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会自身建设
加强自身建设是工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更好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抓住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契机,认真贯彻这次会议即将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会自身建设的决定》,以改革创新精神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组织。
(一)加强思想建设,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
把思想建设作为加强工会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大事来抓,进一步强化学习意识,创新学习方式,完善学习制度,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建设学习型工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对工会发展道路、工会工作方针、工会维权观、企业工会工作原则等理论创新成果进行系统总结基础上,加大对工会理论和实践探索创新的力度,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理论。
(二)加强组织建设,切实增强工会活力。
坚持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推动把组建工会纳入党建考核目标。规范建会程序,提高建会质量,不断创新工会组织体系、组织形式和组建方式。抓住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建会、世界500强等跨国公司建会、农民工入会等重点,加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会建设,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会建设,加大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组建工会力度,最大限度地把包括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重视做好企业改制重组和关闭破产中的工会重建工作,坚决纠正在企业改革改制中撤并工会、将工会工作机构和人员合并归属到其他部门等做法。抓好会员会籍管理工作,实现会员关系接转规范化、常态化。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以抓基层、打基础、强机制、增活力为着力点,以职工之家建设为抓手,通过创新建家工作、开展会员评议职工之家等活动,把抓组建与抓规范结合起来,把发展会员与发挥作用结合起来,做到哪里有工会组织,哪里就有工会作用的发挥。坚持组建工会的同时建立工会女职工组织,切实加强工会女职工组织建设。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县(区)、事业单位和机关工会工作意见,推进县(区)、事业单位和机关工会工作。针对产业、行业、企业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加强产业工会的组织建设,发挥产业工会作用。
(三)加强作风建设,把工会工作真正落实到基层和职工群众中去。
创新联系职工群众的载体,通过建立健全工会领导联系点、工会干部联系企业和职工、工会信息通报等多种措施和办法,畅通联系职工群众的渠道。改进工作方式,精简会议文件,把主要精力用在帮助基层和职工解决实际问题上。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反映职工的利益诉求,使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建立在深厚的群众基础之上。
(四)加强制度建设,为做好工会工作提供保障。
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工会民主决策制度、执行监督检查制度、会务公开制度、学习培训制度,增强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协调性、科学性,努力提高工会建设科学化水平。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制度,加强调查统计工作,整合资源,促进工会理论的创新发展。建立完善对工会干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健全工会干部保护机制,贯彻落实问责制办法,强化督查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会工作的执行力。尊重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探索建立会员意愿表达制度、会员评价监督工会制度、基层工会评价监督领导机关制度。争取和运用好党政赋予的资源和手段,加强同社会各方面沟通合作制度建设,把工会工作放到社会建设和管理总体布局中去把握。完善基层工会主席产生机制,建立健全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的招聘选用和管理服务制度,推进基层工会干部职业化、社会化。在把握领导权主导权前提下,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积极稳妥地开展基层工会主席直选试点工作。
(五)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政治坚定、业务扎实、作风过硬、廉洁自律的要求,加强工会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加大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力度,突出对非公企业工会干部的培训,提高工会干部特别是新走上工会岗位的干部的理论政策水平和专业知识。重视提高应对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与新闻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加快工会信息化建设步伐,抓好网上舆情工作,掌握新闻舆论主导权,积极营造健康向上、团结和谐的舆论氛围。
同志们,推动科学发展、维护职工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工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全面实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