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上午,我院环境法典研究团队第一次讨论会在福州大学图书馆法学分管顺利举行。本次讨论会由法学院院长黄辉教授主持,邹雄教授、丁国民教授、蔡晓荣教授、许健教授、李春林教授、沈跃东教授、郑艺群副教授、吴杰老师、陈宇老师等参与了本次讨论会。
本次讨论会就我院环境法典研究创新团队建设、环境法典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两个议题进行了讨论。

讨论会现场
目前,我国环境法律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随着十九大的顺利召开与生态环境领域体制改革的推进,为环境立法法典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黄辉教授指出,研究团队建设是环境法典研究的重要基础,环境法学作为我院传统优势学科,拥有较深的学科渊源、长期的专业积淀、结构良好且层次分明的研究团队。我院开展环境法典研究已具备良好的研究基础,学院有7位教授、5位副教授和3位讲师涉及环境法领域的研究,近几年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5项(包括1项重点),教育部课题1项。环境立法法典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保障,但目前,环境法法典化研究中还存在诸多难题,需要组织团队进一步研究。
邹雄教授指出,环境法典的编撰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借鉴其他国家环境法典制定和研究,我国在长期的环境法研究与实践中,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环境立法法典化的条件初步具备。但在法典化的过程中应注意,法典化并不是对现有法规的粗略梳理,更应当重视的是论证与理论支撑,而理论方面又有许多问题待研究、分析与解决。因此,环境立法法典化研究是一项复杂、系统而庞大的项目。
许健教授提出了分步研究的方法,其中首要问题是对法典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研究,厘清环境立法法典化的条件。此外,立法技术也是环境立法法典化研究的重要方面。
郑艺群副教授强调,我们在环境法典的研究过程中应当立足于国家的发展体、体现中国特色,形成自己的体系;同事,要找到研究焦点、理论难点,注重多学科多角度思考,将难点和针点问题融入在环境法典研究中进行研究与探讨。
会上,丁国民教授、蔡晓荣教授、李春林教授、沈跃东教授、吴杰老师、陈宇老师等就团队创新性建设与发展、环境法典编撰质量保障、顾问团队建设、环境法学科综合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最后,黄辉院长对本次讨论会进行了总结,环境法典研究团队进一步建设及相关研究工作将于近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