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网络法治三十人论坛”在福州成功举办

[ 发布时间]: 2025-11-18 [ 来源]: [ 阅读次数]:

2025年11月15日,第九届“网络法治三十人论坛”在福州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主题为“数字经济与平台治理”,由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主办,福州大学、福州大学法学院、福建省法学会数字法学研究会、福州大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法治研究中心承办,《数字法治》编辑部、福建景言律师事务所协办。

开幕式

论坛开幕式于上午9点在福州佩伯酒店举行,由福州大学法学院院长李智教授主持。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向阳,福建省委政法委委务会议成员、省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林良灌,福建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副总队长陈郁,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科技大学徐家力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AD52

王向阳副书记首先代表本次论坛的承办方福州大学,向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与各界嘉宾致以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指出,福州大学充分发挥地处“数字福建”源起地的区位优势与学科特色,积极推动工科与法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在服务数字中国战略中不断夯实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根基。他强调,面对数字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网络法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法治体系,大力培养既懂技术又通法治的复合型高端人才,为数字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B1EC

林良灌副会长指出,本届论坛以“数字经济与平台治理”为主题,深刻契合国家发展战略,直面全球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议题。他强调,数字经济在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的同时,也带来了数据安全、平台治理、人工智能监管等严峻挑战。作为“数字中国”战略的思想源头与实践起点,福建亲历并推动了数字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同时,法治必须为数字时代保驾护航,既要激发创新活力,也要划定行为边界,确保数据要素合法有序流动、公民权益坚实保障。他期待与会专家学者深入研讨,凝聚智慧,共同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数字法治建设贡献可行方案。

B288

陈郁副总队长在致辞中指出,法治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同时面对数字经济伴生的数据安全、算法黑箱等治理难题,必须推动治理模式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防范、单兵作战向协同共治转变。他分享了福建打造网络法治“闽式样本”的实践,并倡议各界携手共建更高质量的网络法治环境,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AD64

徐家力教授代表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在致辞中指出,本届论坛以“数字经济与平台治理”为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发展数字经济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精神的重要学术实践。他强调,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指示,夯实数字法治根基,以法治规范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论坛聚焦数据要素市场化、平台治理体系构建等核心议题,旨在汇聚各界智慧,共同应对数据安全、公平竞争等全球性治理挑战。他呼吁以开放包容的学术交流,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数字法治智慧。

B3D7

主旨演讲

上午会议第二阶段为主旨演讲环节,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研究室处长王洪宇主持。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钱贤良以《法治轨道上推进平台治理若干问题探究》为题进行发言。他认为,网络平台已然成为一种新型基础设施,将平台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既是深入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的必然要求,也是数字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特别是提高我国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题中应有之义。须深刻体认“党管互联网”的法治意蕴,从宪法基本原则维度落实平台政治合规义务;立足平台“媒体属性、社会动员功能、信息基础设施”三重特征,从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现代化维度明确价值合规要求;以三部法律为治理框架基石,强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三位一体法治合规义务。平台治理需多方协同,平衡安全与创新,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进一步繁荣数字经济。

A854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互联网法治研究院院长高富平以《什么是平台治理?》为题,回答了什么是平台?什么是平台治理?分别从内容治理、数据安全治理、平台数据治理、平台数字技术治理、平台的社会治理、平台经济治理、平台的国际治理进行分析。从多维角度对平台治理进行观察,可以得出结论:平台即社会,平台治理本质上是数字社会治理。

A261

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秦伟,就《人工智能标准规制体制的竞争与协调》分享核心观点。高教授指出,中美欧规制体系各有侧重:美国凸显市场化与程序,欧盟强调政府作用,中国重视标准体系建设与国际参与。同时,高教授分析了体制中市场、政府及公私合作的竞争因素,以及中国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等协调因素,提及标准需兼顾技术、道德与社会问题。高秦伟教授的分享清晰完整,为相关领域路径探索、规则优化及跨区域协同提供了重要参考。

AE04

福州大学医学院/医工交叉研究院副院长廖祥文教授以《浅谈数智赋能健康医疗面临的法律挑战》为题进行发言。发言指出,在“健康中国2030”等政策驱动、技术成熟及临床需求推动下,大数据、医学影像分析、大模型等数智技术在医疗领域广泛应用,成效显著。我国已出台多项法规规范行业发展,明确应用场景与负面清单。但行业仍面临数据确权与隐私保护、AI应用法律边界模糊、伦理治理等挑战,未来需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与监管体系,推动数智医疗合规健康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江波以《平台治理中的数据流通合规问题》为题展开分享。他指出,现在跨主体合作等场景让数据流通变复杂,合规判断更难。这其中关键要按“看是否跨法人、分析决策权、判断合作意图”三步明确关系,还要统一协议标准、用场景化模板,同时规范内部数据流通、应对复杂情况、留存证据。平台数据流通合规需以清晰判定处理关系为基础,以标准化协议与动态管理为核心抓手,结合场景化措施与严格证据留存,严守“告知同意”底线,才能有效应对监管挑战、保障用户权益。

浙江大学智库高端人才、光华法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孙军工教授以《智能经济的法治革新路径与治理范式重构》为题进行了发言,发言分为四个部分:智能经济崛起中的法治紧迫性;智能治理体系的价值锚点与制度架构;以治理技术创新破解制度执行难题;迈向负责任的智能未来。他指出,系统性法治重构具有现实必要性,要确立创新容错与风险防控并重的价值平衡机制,构建“要素立法+场景立法”的双轨规则体系,推动法律规范、行政监管、技术标准与伦理准则四级联动,强化制度穿透力。要创新技术、体系、治理生态,构想数字孪生法庭模拟AI决策流程,推进智能经济立法,汇聚“算法无界、法治有边;技术向善、治理先行”的核心共识。

当天下午同步设立五个专题分论坛,围绕主题“数字经济与平台治理”展开深入研讨,进一步拓展了论坛议题的广度与深度。分论坛的主题分别为“网络强国的法治保障”“数据安全法治新范式”“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与刑事数字法治”。分论坛详细内容见后续报道。

闭幕式

本次论坛闭幕式由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网络与信息法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周辉主持。福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贾丽萍教授,南昌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恩典副教授分别致辞。

福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贾丽萍教授热烈祝贺第九届网络法治三十人论坛在福州圆满落幕,对各方单位、嘉宾表达了真挚的感谢。本次论坛以 “数字经济与平台治理”为主题,汇聚政产学研精英,聚焦网络强国法治保障、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关键议题深入研讨,高校研究生代表也贡献了新锐视角,此次论坛为数字时代法治建设凝聚共识、贡献智慧,也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法治力量。

南昌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恩典副教授首先感谢了福州大学法学院的邀请,也代表下一届“网络法治三十人论坛”承办方,在本届论坛上发出诚挚邀请。他表示,将集全院之力保障论坛品质,力求在南昌呈现高水准学术交流,延续论坛严谨学风与前瞻视野,激发思想碰撞。南昌大学法学院正式邀请网络法治领域学者明年11月齐聚南昌,共探网络空间治理议题,为中国网络法治事业献策。

第九届“网络法治三十人论坛”圆满闭幕。


来源于: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


福州大学法学院青年通讯社

转自:网络与信息法学会

核稿:丁凤玲 贾丽萍

责编:陈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