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追寻领袖足迹,深入贯彻落实“大侨务”观念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7月7日至7月9日,福州大学 “‘侨’见新生” 实践队赴广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调研新时代侨务工作创新实践,探寻侨乡法治护航新路径。
01 追寻足迹访场馆,感悟华侨家国情
侨乡文化承载着侨胞侨眷的共同记忆。实践队参观了广东省华侨博物馆、广州市华侨博物馆,深入了解了粤籍华侨华人影响深远的突出贡献。
在广东省华侨博物馆,队员们在讲解员的介绍下,详细了解了粤籍华侨华人艰苦创业、心系桑梓的奋斗历程,深刻感受到了华侨华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与眷恋。在广州市华侨博物馆,队员们通过详实的图文资料,直观地认识到了华侨群体的角色演变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他们融入不同历史阶段,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持续贡献力量。
参观场馆的同时,实践队员用好馆展资源、讲活“场馆里的思政课”,拍摄了系列主题宣讲视频,以青年实践云端宣讲侨乡故事。

02 探源法治护侨航,深研侨法新实践
实践队还前往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侨联、广州市侨联调研学习,探索广东省在侨胞权益保障、侨务工作创新及侨乡文化传承的典型经验。
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队员们在民四庭副庭长李民韬的介绍下,深入了解了广东省在完善法律服务模式、侨胞法律权益保护以及涉侨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的涉侨特色检察工作。在广东省侨联,机关党委部长、一级调研员石磊为实践队队员们介绍了当地的侨情状况和侨务工作实践。在广州市侨联,广州市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兼秘书长关树峰向实践队队员展示了侨联工作取得的成就。队员们通过互动问答与实地观摩,系统学习了侨务的政策框架与服务体系,并详细了解了为侨胞侨眷打造的各项服务平台,为后续实践和服务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03 扎根社区普侨法,情暖侨心护民生
为深入了解当地侨胞侨眷的生活状况与需求,实践队员于旧南海县社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为侨胞侨眷普及涉侨法律知识,增强侨胞侨眷的法律意识与维权能力。
实践队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深入各个区块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了社区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方式,深刻感受到了当地淳朴的侨乡民风。在社区活动中心里,队员们针对侨胞高频关注的“归侨侨眷权益保护”等问题,分发了普法手册,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当地侨胞侨眷和居民解读涉侨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条文,切实把专业涉侨知识带入基层、带到居民身边,牢牢加固了连接侨心的温暖纽带。

从参观场馆触摸侨史脉络,到座谈交流探寻工作路径,再到社区一线践行普法初心,此次赴广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侨务工作既是守护跨越山海的家国情怀,也是为侨胞搭建安心发展的“法治港湾”。未来,实践队将继续深耕为侨服务实践,用专业学识回应侨胞需求,用青年声音讲好侨乡故事,让“侨”力量在新时代绽放更鲜活的光彩,为侨乡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不断的青春动能。

福州大学法学院青年通讯社
文案:徐明萱、兰婧灵
图片:王紫辰、林焓丹
核稿:李丹红、伍宇翔
编辑:郑馨蕊
责编:陈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