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三下乡正当时|闽莆溪畔,青途有风(二)

[ 发布时间]: 2024-08-21 [ 来源]: [ 阅读次数]:

为了深入了解木兰溪的治理历程,领悟其中蕴含的治水理念,福州大学法学院“行走木兰溪,汇聚青力量”实践队踏上了探索之旅。从古老的木兰陂到现代化的水质监测站,从木兰溪治理展示馆到如画的十里风光带,我们将追溯木兰溪治理的足迹,感受“变害为利”的智慧,领会“科学治理,敢想敢做”的精神。通过亲身实地考察和与相关部门的交流,我们将见证一个城市如何从水患困扰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木兰溪治理的重要理念如何在实践中得到贯彻落实。让我们一起,循着木兰溪的流水,探寻治水智慧,感受生态文明建设的力量。


第六站:木兰溪治理展览馆

木兰溪治理展览馆于2019年10月建成并对公众开放。是一座集展示、教育、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展览馆,它见证了木兰溪从水患频发到生态治理典范的沧桑巨变,也展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福建的生动实践。

实践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首先深刻了解木兰溪从昔日的洪水肆虐、民不聊生,到如今的水清岸绿、生态宜居,这一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与智慧的治理过程。展览馆通过详实的资料、生动的影像和逼真的模型,让队员仿佛穿越时空,亲历了木兰溪治理的艰辛与辉煌。

实践队成员正在参观科学治理成果

1999年10月到2000年2月,习近平同志四次奔赴木兰溪调研,并邀请中科院等科研机构权威专家主持木兰溪河工无力模型研究,对木兰溪防洪工程进行技术论证,成功破解了“截弯取直”和“软基筑堤”等技术难题。2003年,木兰溪“截弯取直”工程完成,原来16公里的行洪河道,裁直为8.64公里,缩短7.36公里。2011年,木兰溪下游两岸防洪堤实现闭合、洪水归槽,莆田从此再无洪水肆掠,实现习近平同志当年提出的“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目标。

讲解员正在讲解“裁弯取直”方案

《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实践队队员继续参观,3D展厅的投影技术不仅为队员提供了生动、直观的视觉体验,还让实践队队员深刻体会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雄厚力量。

实践队队员们正在体验3D展厅

木兰溪治理的成功实践,正是这一思想在福建的生动体现。它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展览馆中展示的“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治理理念,让队员更加坚定了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的信念。

实践队队员在木兰溪治理展示馆前合影

第七站:木兰溪滩地公园

木兰溪滩地公园是福建省木兰溪下游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干流段生态廊道工程一期)——十里风光带施工的一部分,该项目的红线面积约为90公顷。木兰溪滩地公园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休闲设施吸引了众多游客。公园内有大草坪、小花海、观景台、儿童游乐场和塑胶跑道等多种设施,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木兰溪滩地公园

十里风光带项目位于木兰溪北岸(城港大桥—木兰溪大桥段),全长约6.92公里。除了滩地公园,还包括八二一人民广场、治水英雄园等节点以及连接节点间的亲水步道和景观修复等。这些工程旨在修复和治理木兰溪下游的水生态,提升河流的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个更加美丽和宜居的环境。

实践队队员正在十里风光带步道上行走

队员们在公园中感受到木兰溪的变化令人瞩目。昔日的木兰溪可能曾面临污染、河岸侵蚀以及生态系统受损等问题,但如今的木兰溪滩地公园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画面。这种变化表明,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治理,人类能够显著改善河流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实践队队员正在清理垃圾

十里风光带正中心“变害为利,造福人民”

实践队队员在中央广场合影


第八站:莆田市生态环境局

近年来,莆田市秉承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聚焦木兰溪流域综合治理,充分发挥数字化赋能作用,依托大数据调度指挥平台,构建数字治水管理新模式,以数字化和智能化提升流域现代化治理水平,精心打造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的生态水系。

实践队在实践活动开展前通过微信公众号与莆田生态环境局联系,商讨访问和活动事宜。在8.8日受邀前往莆田生态环境局开展关于生态环境治理的工作探讨座谈会。

莆田市生态环境局欢迎实践队

市生态环境局对实践队来到莆田生态环境局表示热烈的欢迎。工作人员向实践队成员们讲解有关从“治水”到“智水”的知识。从“治水”: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坚持保护修复两手发力,到“智水”:在大数据调度指挥平台上搭建了数字木兰溪孪生流域,设立了信访投诉、督查督办、生态环境执法、地表水环境、近岸海域环境五个专题模块,涵盖了水生态环境领域核心工作。这一转变体现了以时俱进、融贯古今的治水思想。

土壤与生态保护科陈扬航科长发表讲话

莆田市环境宣教中心蒋健主任向队员们介绍了生态环境局的监管职责和任务分配、分科管理的运行系统。在体制机制上着力健全长效机制。一是创新流域双河长制和人大代表监督实施河湖长制;二是推行“8+X木兰溪系统治理联席会议制度”;三是实施木兰溪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推进考评;四是实施流域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双补偿机制。

莆田市环境宣教中心蒋健主任正在发表讲话

提到8+X木兰溪系统治理联席会议制度,蒋健主任向疑惑的队员们耐心解释道这是一种由市纪委监委、市委巡察办、市生态环境局、住建局、水利局、城市管理局、农业农村局、海洋渔业局这8家单位定期会同相关职能单位研究会商突出水环境问题,统筹协调推进问题整改的制度。

蒋健主任为实践队成员解答问题

随后通过观看宣传片,实践队了解到市生态环境局围绕木兰溪流域三水共管需求,深化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构建水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通过引入新型的水质自动采样装置采样加水质自动化监测实验室检测的方式,和木兰溪流域实际需求相结合,进行布点监控,精准定位污染源头,为管控治理提供强大数据支撑,做到区域水环境数字化监管。初心如磐,使命如山,市生态环境局坚持扛起木兰溪流域系统治理责任,道路如砥,行者无疆。

实践队正在观看莆田生态环境局宣传片


第九站:莆田东圳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站

历史上木兰溪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丰水期洪涝灾害频发,枯水期河道生态基流无法保障,流域内工业、农业、生活三大污染源问题突出,莆田市委市政府牢记嘱托、久久为功,坚持科学治水、系统治水,从顶层规划、治理措施、体制机制、绿色发展四个方面下功夫,打好全域治水主动战。

莆田东圳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站

水质监测站监测环境

目前,水环境自动监测数据已应用于智慧监督模块,对水体质量进行评价和预警,为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水质自动监测站内的智能仪器

莆田东圳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站陈中健主任向实践队介绍道,监测站的工作原理基于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水体中的各种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评估水体的质量状况。其工作原理涉及采样、分析‌(使用在线监测仪器对采集的水样进行实时分析,这些分析方法可能包括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数据传输‌(通过自动监测系统的远程传输平台,将检测数据实时传送到上级监测站)

陈中健主任向实践队成员科普水质监测工作原理

恒者行远,思者常新,通过大数据调度指挥平台,莆田基本实现了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实时预警,助力水环境治理。通过建立统一的海漂垃圾监控平台,采用高低结合的方式进行点位设置形成远距离全域观测加近距离垃圾识别的整体观测效果,效果优良,成效显著,值得实践队队员学习与思考。

实践队成员与陈中健主任合影


第十站:木兰陂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之一——木兰陂

木兰陂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经三次营筑,于元丰六年(1083年)竣工,是具代表性的拒咸蓄淡灌溉工程,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灌溉工程之一,中国五大古陂之一,被誉为福建的“都江堰”。木兰陂是一座具备引水、蓄水、灌溉、防洪、挡潮、水运和养殖等综合功能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木兰陂工程的兴修过程是莆田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是研究区域社会变迁历史的具体实例。

实践队队员正在木兰陂上行走

在这座文化古迹上行走,队员们不禁回忆起有关于这个“老人”的生平。从钱四娘的慷慨解囊,到林从世、李宏的鼎力相助,再到李宏与冯智日的不懈努力,这座古代水利工程总算找到了合适的地理位置,有了落脚之处。历经八年,木兰陂终于建成,这位“勤恳的老人”不仅保障了农田灌溉,还扩大了耕种面积。正是古代人民的决心与智慧,才有了今日的欣欣向荣之风貌。

木兰陂上的惬意游客

实践队来到了木兰陂。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多次修缮和扩建,木兰陂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代的木兰陂主要依靠人工挖掘渠道和建造水闸来控制水流,而现代的“木兰陂”则采用了更加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水量的精确控制和管理。通过踏足木兰陂,初步学习水利工程知识到联想今日科技赋能、联合有序的木兰溪治理系统,实践队成员认识到提升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性,更也将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科教兴国战略之教诲。

实践队成员在木兰陂合影

“纤纤不觉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为深入贯彻学习习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队成员前往木兰溪治理展览馆,了解几十年来木兰溪在治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与难题,以及到最后“截弯取直”治理方案的提出。下一步实践队成员继续前往木兰溪滩地公园,在感受木兰溪治理成果的同时,也在木兰溪从“水患之河”到“生态之河”的转变中体会“变害为利”的现实反映。前往莆田市政府,参与以木兰溪治理为主题的座谈会并了解到生态环境局的工作模式、工作重心与相关注意事项。会后,实践队在当局引荐下前往坝头村省环保水质监测站,对其工作和运转原理有了一定的认识。最后,实践队前往有“福建都江堰”之美誉的木兰陂,了解了水利工程的作用和钱四娘等古代治水的有关历史和典故,在与今日学习对比下对水域治理有了更深的认识。“生态兴,则文明兴”。木兰溪治理的成功是新时代生态环境治理的成功范例,当代青年也必将高举建设美丽中国的旗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福州大学法学院 “行走木兰溪,汇聚青力量”实践队


文案:杨晓晖 韩昊儒

图片:杨晓晖 林继昌

核稿:洪菡珑

编辑:林淡妍 周奕焱

责编:陈荟芳

【法学院青年通讯社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