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生命守门员:心理危机的干预与处理”主题培训讲座顺利开展

[ 发布时间]: 2024-04-23 [ 来源]: [ 阅读次数]: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院学生心理朋辈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增强学生间关爱互助的意识,创建和谐温馨的相处氛围,构建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2024年3月21日下午,我院诚邀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辅导员、福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兼职心理咨询师陈章毅老师于福州大学铜盘校区A109教室开展以“生命守门员:心理危机的干预预处理”为主题的培训讲座,由法学院鄢敏娜辅导员主持,法学院2023级部分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你是一个喜欢帮助别人的人吗?”“你觉得你爱自己吗?”“你会爱惜自己的生命吗?”“你知道什么是生命守门员吗?”“你会害怕与一个想自杀的人谈论自杀吗?”讲座伊始,陈老师提出这样的五个问题,引导同学们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并分享自己对“生命守门员”的看法。什么是“生命守门员”呢?陈老师结合同学们的回答用一句话精准概括了生命守门员存在的重要作用:“守住大门,别让他离开我们。”

生命守门员,即“自杀防治守门人”,指经培训,可识别并帮助自杀倾向者的人。生命守门员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识别出身边有自杀意念的同学,预防大学生自杀,以便于专业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师尽早采取干预措施,避免酿成悲剧。因此,自杀讯号释放的识别和捕捉往往是最为困难且关键的环节,这也是本次培训讲座的核心内容之一。

紧接着,陈老师向大家解释了从大学生中选择成员加入生命守门员队伍的原因,身为“同学”的在座所有人,有着心理距离近、求助渠道快、信息来源广、沟通效果好的天然优势。通过有效利用这些优势履行守护生命的职责,可以补充、完善学校的心理保障体系建设,保护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

随后,陈章毅老师详细介绍了“危机与危机干预”“识别预警信号”“影响大学生自杀的因素”以及“如何帮助自杀个体”四个方面相关名词的概念定义、特征分类、影响因素等专业知识。陈老师重点讲解了高危因素的识别以及转诊表现的特征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的相关触发事件,并以此指出生命守门员需要锻炼敏锐的观察力和端正的认知,正确地看待自杀,重视自杀的讯号,保持高度的警惕心,拥有包容友善的同理心。

“一问二应三转介”是陈章毅老师从始至终反复强调的七字原则,分别从三个角度涵盖了在面对高危个体时的合理应对方法,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该原则是每一个“守门员”在进行必要的准备和沟通时应当做到的规范,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高危个体,及时干预并处理紧急情况。

讲座的最后,陈章毅老师对今天的内容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再次呼吁在座的同学们要牢记所学,不忘身为“生命守门员”的职责,不负“生命守门员”的使命,每个人都可以为维护校园心理健康良好氛围出一份力。


本次培训讲座中,陈老师引用了大量的案件实例,并结合自身的感悟和经验,以生动详实的内容系统地向同学们介绍了“生命守门员”的职责所在,提升了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鼓励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学校心理健康保障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学生朋辈关爱互助的素养水平,增强了学生对于心理危机的自助互助能力,对促进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营造良好健康的成长氛围具有积极作用。


文案:杨莹祺

图片:林淡妍

核稿:陈子莹 鄢敏娜

编辑:黄安仪

责编:陈荟芳

【法学院青年通讯社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