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溯源闽台,法润文脉——福州大学法学院实践队赴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 发布时间]: 2024-02-26 [ 来源]: [ 阅读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开展寒假大学生“追寻领袖足迹 赓续中华文脉”主题社会实践工作要求,在法学院团委的指导下,我院学子于1月29日赴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展了以“以文融通贯闽台,睹物思源续文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队在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合影


一、寻文明根源——探访壳丘头遗址群

福州大学法学院“以文融通贯闽台,睹物思源续文脉”实践队首站来到了壳丘头遗址群进行实地考察。

壳丘头遗址群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的代表性遗址之一,并荣获“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美誉,对于研究海峡两岸史前文化渊源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队员考察位于遗址群的南岛语族后人“寻根之旅”纪念碑

经实践队员调研了解,鉴于文物保护和耕地保护等需求,部分遗址经考古开发后已经恢复耕地。对壳丘头遗址群的实地考察,使队员们对闽台史前文化和文物保护有了更为全面的认知


二、探文化发展——参观平潭南岛语族考古基地

随后,实践队员一行来到了平潭南岛语族考古基地进行参观调研,详细了解了平潭史前遗址分布、南岛语族文化考古研究等情况,进一步理解了海峡两岸史前文化的重要联系。

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是中国首个国际性南岛语族考古研究机构,对史前人类迁徙状态、南岛语族的寻根溯源、闽台史前文化关系等历史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考古和综合研究价值。

实践队员首先跟随了考古专家、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范雪春院长参观了龟山考古发掘现场、海丝遗珍展厅以及史前文化展厅。在范院长生动的讲解下,实践队员深入领会了几千年前岚岛先民的生活故事和平潭独特的地域文化。

实践队员跟随范雪春院长参观基地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与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侯榕贵副院长一起在平潭综合实验区图书馆南岛语族研究基地分馆举行了主题座谈会。

座谈会上,队员们就平潭史前遗址的保护现状、两岸文化交流、基地研学实践等具体问题向侯副院长请教。在近一个小时的交流中,侯副院长结合其多年的文物保护工作经历,向实践队员普及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与南岛语族文物研究的关系,带来了一堂生动具体的文化思政课。


三、护历史文脉——对话平潭综合实验区法院

座谈会后,实践队员来到了平潭南岛语族考古基地内的平潭文化文物司法保护基地,并结合法学学科专业特色,与平潭实验区法院驻基地的潘瑜法官开展了以“法护文物,法润文脉”为主题的专题访谈。

潘瑜法官与实践队员分享交流

访谈中,潘瑜法官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享了基地受理和处置涉及基地建设、文化文物开发、文物挖掘保护等纠纷案件的情况,介绍了基地为文物资源保护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所提供的司法服务保障机制以及文物保护领域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并激励实践队员积极调研思考,扎实专业根基,为文物司法保障工作贡献青春力量。

访谈结束后,潘瑜法官邀请实践队员前往平潭综合实验区法院,进一步调研在岚涉台案件处理机制和具体实践。

来到法院,实践队员拜访了平潭法院涉台案件审判庭的郭淋副庭长以及长期致力于涉台案件审理的林霞法官,深入了解了平潭综合实践区法院的涉台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

实践队队员与平潭法院涉台案件审判庭的法官交流

两位资深法官向实践队员详细介绍了涉台案件审判庭的发展历程,并通过对台胞个人调解工作室等涉台案件创新机制的讲解说明,让实践队员深刻体会到了平潭综合实践区法院长期坚持的司法实践理念——“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

实践队队员与平潭综合实验区人民法院涉台案件审判庭法官合影留念

在本次赴岚社会实践中,实践队员不仅深入领会了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和南岛语族文化的历史与价值,还具体了解了在岚文物的司法保护情况,激发了身为青年学子对于文物保护和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新时代新征程,青年学子应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真正践行“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的文化理念,以实际行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持续绽放。


文案:黄东翔 冯晔

图片:张宸睿 鄂佳琪

核稿:李丹红 谢武

编辑:黄安仪 周奕焱

责编:陈荟芳

【法学院青年通讯社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