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我院关工委组织师生观看“学生安全健康教育”系列讲座(第五讲)

[ 发布时间]: 2023-03-30 [ 来源]: [ 阅读次数]:

为加强我校安全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师生安全健康意识,我院积极响应省、校工作计划,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组织师生观看学习“学生安全健康教育”系列讲座(第五讲)并展开热议。

本期讲座邀请到教育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石连海教授开展“溺水与地震安全自救常识”主题分享。讲座着眼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通过情景引入和对话讨论的方式,介绍了溺水、地震、流浪犬只隐患、三无食品等常见危害安全情形与自我保护对策,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切实增强了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今天中午,我认真学习了由教育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石连海先生主讲的溺水、地震的安全自救常识讲座,受益匪浅。溺水事件在夏季发生得尤为经常,因为许多青少年会在无成年人陪同的情况下前往江河湖海、水库等没有安全员的地方戏水。这些地方的水况尤为复杂,稍有不慎便会被漩涡、海草等限制住,从而体力不支沉入水底酿成溺水事故。而地震的发生有时候是猝不及防的,当地震警告发出的时候,人们往往只有十几秒钟的时间进行自救。尽管各个学校都有进行过多次的地震演练,但是当地震来临的时候依旧有大量的伤亡。生命只有一次,我认为学习相关的溺水、地震自救常识,对任何人都大有裨益。

——福州大学法学院2021级法学1班

林正玮


通过今天观看的讲座,我认识到了安全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安全无小事,这是一切发展的前提。新时代的中小学安全教育尤其要引导未成年人远离流浪狗等潜在的危险,加强自身的安全保护意识;同时学校和家庭也要共同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工作,学校应当对学生传授正确的自救知识,家长也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安全与健康意识的养成上做到有机结合与良好互动。

——福州大学法学院2021级法学2班

林艺横


安全是一切活动的基础,是一切活动的前提,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安全教育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小区内存在宠物伤人的公共安全问题,我们倡导保护动物、爱护动物,但首先更要保护好自己;在游泳馆不多的小城镇或农村地区,每年都有发生中小学生溺水身亡的人生安全事故。风隐于密林,蝉鸣漏进夏至,夏天应该收获浪漫和欢乐,而不是危险。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安全教育对守护中小学学生人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周边还存在着来自三无产品的食品安全、黑网吧的非法营运等问题,这些会对心智未成熟的青少年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除此之外,在交通安全、身心安全等方面,我们都需要不断加强安全教育。

——福州大学法学院2021级法学2班

王心菲


安全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个体在社会上生存的基本保障。在当前,中小学的安全教育还存在错位,安全教育并不仅仅是个体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我们家庭、学校和社会要教育孩子掌握能保护自己的知识,有关职能部门也要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在本次讲座中,石连海教授为我们介绍了溺水、地震的安全自救常识。老师、家长们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不要让孩子到河边、海边、湖边嬉戏,防止发生溺水事故,提高学生防溺水的自觉性和识别险情、紧急避险、遇险逃生的能力。学校和家庭要教授孩子基本的防地震常识,在地震来临时,应根据所在的场所与情形,保持冷静,选择正确的避险方法。总之,安全重于泰山,防范始于未然。

——福州大学法学院2021级法学3班

郑子彤


今天,我通过线上观看了学生安全健康教育系列讲座,通过专家的解说,我对安全教育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时我对溺水、地震等认识也更加全面。首先对于溺水问题,我的感受是我们要尽量做到:1、不要到没有安全设施,没有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2、不要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3、不要私自下水施救;4、不要到水库、湖泊等场所游泳;5、不要私自与他人结伴游泳。其次对于地震问题,我认为人类的生命是无比脆弱和珍贵的,我们虽然不能阻止灾难的发生,但是可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减少灾难可能带给我们的损失。珍爱生命的前提是,永远敬畏生命。

——福州大学法学院2022级法学2班

陶冉


在认真学习安全健康教育讲座关于溺水、地震的安全教育知识以后,我对于如何在溺水、避震方面的自救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安全无小事,对任何一个细节的关注都决定着生命安全。比如为了防止溺水,我们尽量不要去河边深水区域游泳;发觉别人溺水,应当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在地震来临时,我们应当保持冷静,沉着应对;躲在三角区域中,等待地震缓和以后迅速跑至空旷区域:在平常时就做好地震防范演练,以保证在地震真正来临时能够有效应对等等。

没有一个人期待灾难的发生,但在灾难真正来临之时,我们冷静应对,及时采取紧急措施最大程度地避免损害结果的发生。

——福州大学法学院2022级法学2班

钟娟


图文:福州大学法学院

编辑:徐诗琪 王家庶

核稿:黄佳源 段炼

责编:陈荟芳

【法学院青年通讯社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