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福州日报(2022-2-7):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 着力构建中国体育治理话语权

[ 发布时间]: 2022-02-07 [ 来源]: [ 阅读次数]:

依托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取得的瞩目成就,2022年北京冬奥会集中展现了我国推进体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果。作为极具国际影响力的体育盛会,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不仅是我国深度融入世界体育治理体系,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分享中国体育成就的重要机遇,更是我国为世界体育善治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提高体育治理话语权的有利契机。

北京冬奥会将为世界留下宝贵精神遗产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圆满成功,向世界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的跨越发展,标志着我国基本融入世界体育治理体系,成为世界体育治理的建设性力量与重要参与者。

在北京冬奥会周期里,如何为世界奉献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是检验我国体育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因应这一挑战,我国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理念,统筹推进筹办、举办的各项工作,将为世界留下宝贵的冬奥精神遗产。

在国际层面,北京冬奥会的丰富实践将为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2020+5议程》改革提供中国智慧。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上,北京冬奥会将全面实现碳中和,并从环境正影响、区域新发展、生活更美好等3个方面提出119项具体措施,把绿色奥运摆在首要位置。北京冬奥会还运用区块链技术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及食品安全保障,以数字化赋能冬奥会;央行则在北京冬奥会场景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为奥林匹克运动创新创收模式提供手段与技术支持。

在国内层面,北京冬奥会的有益经验将为冰雪运动的发展与治理提供良好模式。申奥过程中,我国作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郑重承诺。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公布《“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从普及青少年冰雪运动、加大场地设施供给等角度,细致描摹兑现这一承诺的具体路径。截至2022年初,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较2015年的增幅高达317%;冰雪产业蓬勃发展,河北崇礼地区每5个人就有1个人从事冰雪相关工作。截至2021年10月,我国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已达3.46亿,提前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未来,乘着冬奥会的东风,将有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还将超越体育的边界,为促进后疫情时代的国际交流、推进人类健康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中国方案。冬奥会是世界冬季体育赛事中参与人数最多、涉及国家最广的盛会。确保涉奥人员与我国人民的健康与安全,是冬奥会成功的必要前提与要求。在防疫政策上,我国动态清零的政策卓有成效,为冬奥会的顺利举办提供安全的社会环境;在个人管理措施上,我国与国际奥委会同心协力,制定并实施了鼓励疫苗接种、执行闭环管理等一系列防疫管理方法,切实保障涉奥人员与我国人民的健康安全。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的体育治理话语权和话语体系仍有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的空间。

加快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治理话语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体育治理话语权是体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治理话语权的提高是体育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水平提高的重要表现。因此,我们要把握北京冬奥会这一有利契机,充分运用好北京冬奥会的无形遗产,加快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治理话语体系,提炼中国体育治理的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体育治理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着力提升我国体育治理话语权。这既是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回应,也是对党中央加快构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号召的响应。具体来说,推进构建中国体育治理话语权,需要做好三个坚持。

坚持以筑牢话语权基础为导向,横向构建中国体育治理话语权。横向构建话语权,就是指构建话语权要打好话语基础、做好话语储备,以完善中国体育治理话语体系为构建话语权的先导。话语来源于实践,却不会从实践中凭空产生,还需经过理论提炼、思想凝结、言语选择等人为塑造,才能形成内涵丰富、传播有效的话语。因此,构建话语权的前提,就是“有话可说”“有语可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西方某些国家与媒体不顾中国的特殊国情与实践反馈,用西方话语片面解读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在缺乏中国体育治理话语权的情况下,我们的回应并不充分,长期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尴尬境地。构筑中国体育治理话语体系,就是针对中国话语储备不足这一难点痛点,破除用西方话语解读中国实践的思维桎梏,是构建中国体育治理话语权的必要基础。

坚持以实现话语权目标为导向,纵向构建中国体育治理话语权。纵向构建话语权,就是指构建话语权必须要重点分明,厘清我们要构建什么样的话语权。首先,我们要构建的是话语权,而非一些西方国家惯用的话语霸权。话语霸权能否实现,不在于话语本身是否具有说服力,而在于政治霸权是否强大。其次,与反对话语霸权的逻辑相一致,构建我国体育治理话语权,要落实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在国内体育治理问题上,应当掌握话语权;二是在人类共同面对的体育治理问题上,我国应争取与实践经验相匹配的话语权。最后,国内体育治理体系能够间接地影响甚至引导国际体育治理体系的发展,是构建中国体育治理话语权的首要目标。其中,利用北京冬奥会创造的有利条件,直接参与国际冬季运动体育治理规则的制定、直接或间接地融入国际冬季体育赛事管理与规则执行全过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抓手。

坚持将中国特色贯穿构建中国体育治理话语权的全过程。中国特色是中国体育治理话语权最鲜明的特征,将中国特色贯穿中国体育治理话语权构建的始终,是筑牢话语权基础、实现话语权目标的根本保障,是横向与纵向构建话语权的共同要求。宏观上坚持中国特色,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如果宏观上缺乏中国特色,中国体育治理话语就将偏离中国立场、社会主义立场、人民立场,话语体系也将因此失去立场上的一致性,难以成为构建话语权的良好基础。微观上坚持中国特色,就是要坚持从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对西方体育治理模式进行本土化改造,坚持挖掘中国传统体育治理思想的精华。微观上缺乏中国特色,体育治理话语也就脱离了中国体育治理成功实践的背书,也就会缺乏话语说服力,难以达到争取话语权的目标。总而言之,只有以中国特色为引领,推进构建以中国特色实践为依靠的中国体育治理话语权,我们才能在话语嘈杂的世界体育治理舞台上坚定话语自信、发出中国声音,在日益激烈的话语交锋中占据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

(李智系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体育仲裁院仲裁员;王俊晖系福州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福州日报:https://mag.fznews.com.cn/fzrb/2022/20220207/20220207_007/20220207_007_1.htm